《聚焦大学物理教学,开展“磨课砺能”专项活动》
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物理新进教师的教学能力,深化教学改革,优化教学质量,物理教研部于近日正式开展了“磨课砺能”专项活动。该活动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研讨、实践演练与反馈优化,助力新进教师快速成长,为构建高质量大学物理课程体系、培养卓越物理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
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,大学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,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发展。然而,新进教师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环境时,往往面临教学经验不足、教学方法单一等挑战。为此,物理教研部决定实施“磨课砺能”专项活动,通过集体研讨、试讲展示、专家点评、同行互评及自我反思等多元化方式,全面提升新进教师的教学设计、课堂组织、师生互动及教学反思能力,打造一支高素质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。在准备阶段,每位新进教师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,选定一个或多个教学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准备,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课程大纲要求,又能体现学科前沿动态。
在此次磨课计划中,多位新进教师结合自身专业背景与物理学科的独特魅力,精心准备了丰富多样的磨课内容。其中,何世豪老师聚焦于静电场中的“电通量·高斯定理”,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与清晰的逻辑推导,将抽象的场强概念转化为直观易懂的教学内容,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
海迪且木·阿布都吾甫尔老师则以光学中的“薄膜干涉”为主题,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光的波动性质,通过丰富的实例和互动讨论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自然界中薄膜干涉现象,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。

地力沙提·吾买尔老师则围绕“电磁感应现象”这一经典物理内容,通过严谨的推导和生动的实例,帮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体系,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马鸿轩老师则以“简谐振动”为切入点,他不仅讲解了日常生活之中常见的弹簧振子、单摆,并且增添了动画,展示了简谐振动的运动过程,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空间想象能力,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从而活跃课堂气氛。

刘德发老师针对“波动光学”中的干涉与衍射现象,设计了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案,通过模拟实验和互动讨论,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光的波动性,加深了对光学原理的理解。

阿曼妮萨·阿卜杜瓦伊提老师以“电场力的功”为主题,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公式推导,并且用动画演示了电场力对点电荷做功的情景,引导学生观察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以及电场力随位移的变化,更加生动形象的描述了电场力做功这个概念。

最后,金鹏宇老师则针对波动光学中的“杨氏双缝干涉实验”进行了深入讲解,通过严谨的数学推导与实验验证,帮助学生巩固了光的基础知识,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展望未来,物理教研部将继续深化“磨课砺能”专项活动的实施,不断完善研磨机制和方法,为更多新进教师提供展示自我、提升自我的平台。同时,教研部还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,推动大学物理教学的创新与发展,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物理人才贡献力量。
“磨课砺能”专项活动作为物理教研部的一项重要举措,不仅为新进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成长机会,也为构建高质量大学物理课程体系、培养卓越物理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我们相信,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,新疆工业学院的教学工作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