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竞赛主题
数智未来:建模赋能,创新引领(Mathematics for the Future: Modeling, Empowering, Innovating)
注:主题聚焦数学建模在人工智能、可持续发展、智慧城市等前沿领域的应用,鼓励学生结合国家战略与科技前沿,展现建模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二、竞赛目的
1.提升数学应用与创新能力
推动数学从理论走向实践,强化学生的建模思维、数据分析与算法设计能力,培养具备高水平数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。
2.激发科研兴趣与探索精神
鼓励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与社会现实问题,通过建模过程提升科研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,塑造科学精神。
3.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
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,推动数学、计算机、工程、经济等多领域融合,拓展学生知识边界与创新视野。
4.服务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
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相结合,增强使命担当,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。
三、参赛对象与报名方式
1.参赛对象:全校在校本科生。
2.组队方式:每队3人,鼓励跨专业组队。
3.报名方式:请加入官方QQ群:427864629,获取竞赛资料与后续通知。

四、竞赛时间与形式
阶段 | 时间 | 形式 | 内容说明 |
报名 | 11月8日–11月12日 | 线上报名 | 填写队伍信息 |
竞赛 | 11月13日–11月19日 | 提交论文 | 规定时间内完成建模和论文撰写 |
评审 | 11月20日 | 评审 | 由专家组评奖 |
五、竞赛流程
1.发布赛题(11.13)
赛题分A题和B题,发布后一个团队选择一题进行数学建模。
2.提交数学建模成果(11.19)
建模成果以论文形式提交,在规定时间内未提交论文或未形成一篇完整论文的团队视为弃赛。
3.专家评审(11.20)
专家组成员依据模型创新性、逻辑严谨性、论文规范性、结果实用性对论文进行评奖。
六、奖项设置
奖项 | 数量 | 奖励内容 |
一等奖 | 参评论文的5% | 学院盖章荣誉证书 |
二等奖 | 参评论文的10% | 学院盖章荣誉证书 |
三等奖 | 参评论文的15% | 学院盖章荣誉证书 |
通识学院
2025年11月8日